凯时国际综合在线机械设计工程师有什么好的工作习惯?

  新闻资讯     |      2023-04-18 22:54

  凯时国际手机综合体育网页版作为一个机械设计工程师,有很多习惯必须培养到潜意识里去,否则就是无尽的痛苦和返工,而且很多痛苦是你无法忍受和承担的,简直有一种干脆“自我了断”的悲伤。

  01做项目一定要吃透甲方的要求,而且要诉诸于文字,任何语言和承诺都是苍白的,只有相互签字确认的文字才享有最终的解释权,忘记那个在酒桌上拍胸口挺你的人,他们都是最现实的健忘者。

  02机械设计团队的相关人员,要确认好对接方式和条件,一个大的项目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行为,只有团队才是最可靠的保障,把所有顾虑和思考都放在明面上沟通,不因人讳言,也不因言讳人,统一思想是团队前进的最高境界。

  03做方案设计的人,除了要有全面的设计能力,更需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这里的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图纸表达能力、PPT表达能力和社交表达能力,因为你面对的人来自各个方面,有甲方的挑剔,也有团队的误解。

  04每一个被否定的方案都应该做相应的存档,因为很多时候你会被愚蠢而自大的甲方带着绕一圈后又回到最初的起点,只是因为他们觉得是他们发现的缘故,这样可以节省你很多时间。

  05不要和一个外行争论一个专业的问题,赢了你不会有多光彩,输了你更是丢脸,用郭德纲的话来说“但凡你拿正眼瞧他一下,你就输了”,在争论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赢家。

  06图纸的修改应该按项目和功能部件分类归档,对于不同的修改版本都要做区别存档,设计是一个不断优化修改的过程,今天你觉得不合理的地方,明天可能就变得异常可取了,所以不要轻易的删除修改过的图纸,那不仅是你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更是你设计的思路和过程。

  尤其是对于“甲方爸爸”的无知要求,我们除了被动的接受,几乎很难做到强势的抗争,因为那就是在和订单过不去,和钱过不去,但是当我们竭尽全力去满足了他们后,他们却给我们来一个“不忘初心”,还是觉得第一版设计的最好,如果我们没有分步存档,分版本存档的习惯的话,我们肯定是不知所措,更甚至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最近使用了一个图纸管理的新工具-EverCraft,这个软件的设计理念借鉴的是程序员经常使用的GitHub。EverCraft使用版本存档概念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进行图纸管理,每一次修改历史都能被记录,方便查找过程件,还支持多方案设计,清晰展示不同方案之间的关系,可以大幅提升设计师的工作效率,也推荐给大家使用。

  自从开始做智能工厂,深入的接触和应用了自动化与信息化的便捷与高效后,我深深的认同了一个观点——人是最不可靠的,一切都应该交给系统来解决,管理更是如此。

  07多么完美的图纸都会有遗漏,要学会从尺寸、形位公差、粗糙度、技术要求等方面分类去梳理和审核,更需要请一个与你同级别或比你更牛的人来帮你审核,如果实在没有这样的人选,那就把图纸打出来吧,拿到纸质版的图纸,你随便就可以看到自己的错漏,这个方法很灵,我对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08边画图边保存,边画图边保存,边画图边保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曾经因为这个问题而有“剁手”的冲动,现在这个习惯已经深入我的潜意识了,我保存的速度比作图的速度都快。

  09允许自己犯错,我们都是普通的凡人,不是神,即使你在这个行业混得稍微资深一点,出错依然是一个很大概率的事件,但也不要在相同的地方出错,太伤自尊,怀疑人生啊。

  10设计完成后,要主动去跟加工、去跟装配,去跟调试,甚至去跟售后,因为这才是你进步的空间所在,要学会自己去擦,否则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别人更不会告诉你。

  11要学会在设计原则与制造成本之间做平衡,产品设计和商品销售是有很大区别的,产品不一定会成为商品,因为成本在作祟,如果无法平衡设计与成本的关系,那基本上这个事情就很难了,设计的真正价值是有人愿意为你买单。

  12忠于自己的专业和专业能力,在专业的边界里,没有所谓的妥协与将就,因为这是科学,行与不行都以数据说话,因为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来论证,最后的结局就是人格破产。

  13作为一个机械工程师,职称很重要,虽然职称高的人不一定真的就有能力,职称低的人不一定真的没有能力,但是有职称人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自由,因为那是一个官方的认可证明。

  14不要放弃自己的手工绘图能力,至少不要放弃自己的手工草绘能力,因为你有很大的概率用得上,这也是机械设计工程师的一种必备能力。

  15学会分享自己的专业能力,你也许真的掌握了某个真理,但是那也只有一个而已,如果你愿意和别人交换,你可以掌握很多个真理,这才能培养更强大的你。

  17作为一个机械设计工程师,除了机械机构的处理能力,你还需要知道机械加工工艺的流程,材料的力学性能,装配的工艺流程,调试的内容与步骤,同时还需要知道采购的渠道与资源,不要将自己局限在一个知识点上,避免做成了一颗“螺丝钉”。

  18学会自我规划自己的设计进度,尽量超出团队的预期,因为你现在的工作不是单纯在谋生,更是在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你的未来就来自于你现在的个人品牌建设。

  西门子有大量的机械工程师,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各种类型的技术文档、工作进度表、设计图纸,以及需要和项目的多方参与者进行沟通,我们邀请到一位在机械设计领域工作多年的专家,来分享自己的“独家秘籍”,以下是回答原文:

  好的工作习惯真的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我在日常工作中觉得不错的一些习惯,希望能给看到此分享的同行们带来一些帮助。

  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记忆力有些过于自信,同事们介绍的产品知识、工作方法、工作流程等等,总觉得只要介绍一遍就已经深深印在了脑海里。但人的大脑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在这方面有显著的成果——记忆遗忘曲线:

  相信大多数有过工作经验的工程师都会有类似的感受,所以勤记(写在本子上或者电子文档里)真的是太重要了。不管是开会的会议内容,还是请教同事问题,亦或是领导分配给自己的工作,详细地写下来总归是没错的。

  尤其是请教同事问题的时候,别人给你详细耐心的解答,你却没有及时用笔记下来,过不了多长时间,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你又想不起怎么做来了,再问的时候会不会很尴尬?会不会脸红?这还只是你的感受,对于你请教问题的同事呢,会不会觉得你很笨、会不会觉得你很烦人?

  按照横向和纵向划分完成后,就可以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矩阵。每个矩阵里面的单元格都可以当做一个文件夹来对待,以后在工作中遇到的一切与该单元格相关的知识积累和问题,都可以分门别类的放到相应的文件夹中进行管理。

  当前信息发展的时代,人们获取所需信息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你可以通过自媒体来订阅自己关心的产品、技术、行业信息等,头条、行业论坛、公众号等都是不错的了解行业动态的方式;你也可以通过微博、知乎等关注一些行业大咖。当然,如果有充足的预算和时间的话,去参加自己行业的相关会展、技术交流会议等,会更加直接和有效。

  总之,机械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对于处理纷繁复杂的文件和表格至关重要,可以大大节省无意义的时间消耗,提升工作效率。欢迎广大知友在留言区交流讨论,共同进步。

  西门子中国的每一位专家都是我们的智囊,你在这个账号可以阅读到来自西门子各个不同方向专家们的见解。请大家不要吝惜手里的“邀请”,让我们在分享同进步。

  2、凯时国际综合在线在绘图过程中,往往会遗漏一些尺寸或公差等。这时,就要学会从尺寸、公差、粗糙度等方面去梳理和审核。如果可以的话,可以找一个跟你同水平或更高水平的同事帮你审图;如果找不着,可以把图纸打印出来

  ,设计完成后,多跟产线的人学习和请教,很多问题只有亲自解决过才能长经验。那些只会画图的技术经理多半只会纸上谈兵。在车间,你可以了解到各种机床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范围,从而避免自己的设计在工厂无法加工的尴尬;你还可以聆听产线工人的抱怨,他们的抱怨通常是自己设计的缺陷,解决他们诉求的过程,其实就是优化自己设计的过程;还可以在测试区亲身测试产品性能,这时你就不难理解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为何会抱怨了。当这些流程都跑通后,你设计的产品自然而然会比别人更完美。

  4、如果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建立标准,或者自己也不想花太多精力在这上面,那么,管理图纸完全可以借助软件实现。这里推荐一款软件:EverCraft,它是一款专门针对机械设计师开发的图纸版本管理软件,主界面如下图所示:

  从主界面可以看出,它能方便、安全的记录设计的每一次变更,并以树状结构清晰展示设计全过程。不仅可以记录单个文件,还能进行多文件组合管理,每一次版本保存,就是一次设计状态的记录,还可以添加版本号、版本备注等信息,通过分支树清晰查看不同设计方案的溯源及发展,也可以轻松查阅历史设计的每一次变更记录,还可以以该设计为起点进行新的变更。强烈推荐你去试一下,真的能大幅提升设计师的工作效率。

  一,做一步看三步。在设计建模阶段的时候,尽量多提虑到之后的结构强度,运动干涉,零件的出图基准,加工工艺,装配方法,测试标准,日常维护和备件替换等等,多跟各个环节的人打打交道。可能一开始进度会比较慢,但一旦进入正轨,绝对是事半功倍。只会坐在电脑屏幕前画图是不会成为好机械工程师的,那些让你不要管这么多,先画出来就行的,不管是谁,都是垃圾,让他们滚蛋。

  二,常用标准件的参数要烂熟于心,比如螺丝,垫片,轴承,卡环,密封圈等等。随身常备机械设计手册,还有各知名大厂的产品目录,比如轴承大户SKF,塑料大户Igus等等。凯时国际综合在线

  五,除了常用的IOS和GB, 其他老牌工业大国的标准的各种缩写不需要很熟记,但也要有所了解,比如 UNS, EN, JIS, DIN, UNI等等。我见过某自诩20年工作经验的技术经理,不知道AISI 304 和 SUS 304 其实就是同一种材料,还在那跟客户瞎搅和的,真是丢人死人了。

  第一,一定一定要给电脑中的每一个文件独立命名,文件夹做好分类。否则过个几年就会直接抓瞎。图可以画的一坨屎,但文件命名必须条理清晰,每一个产品每一个零件命,必须独一无二。前缀加产品令号,后缀加修改版本日期。一定要把几千几万个文件区分开来。

  很多人是归档的图按照命名规范,到了自己电脑里不归档的中间版本,就瞎几把命名。我不止一次收到不同人打过来的部件,这人图省事,我一打开,全是零件1零件2零件3,钢板钢片钢条。。。。遇到这种情况我直接退回。这不是能力问题,这是态度问题,就是把烂摊子甩给他人的。

  但是在机械设计中,经常出现需要溯源,回滚的情况,一个产品,做了十个版本,过了三五年追溯起来,你还能理得清么,你能分辨出哪个版本对应哪个文件么。还有A产品你图省事用零件123命名,到了B产品,你还能用零件123么?我也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跟我说,打开文件了,零件关联错误咋整。。。。我说你下次复制粘贴的时候,先把文件名改了,然后在开始画图。

  第二,画图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经常遇到有些人偷懒,不按比例尺,欠定义,上面标一个尺寸就往下走了。别人拿到你的图,如何都装不上。遇到这种情况我也直接退。有一些简单图形,或者是长宽方向差的大,画出来变形了,那可以不按比例尺。我遇到过有些sb,画装配图都随心所欲的,你是交差了,下一个接到你图纸的人怎么用?画图一定要养成固定习惯。

  第三,做任何新产品,任何新结构的时候,一定要跑车间,对着老产品看一看,实际比划一下,问一问老师傅。画图简单啊,无论你搞出来什么屌尺寸,只要不干涉,都能画的出来。可到了车间,人家是用手,用机器装的,不是你用鼠标拉伸阵列就完事的。搞个产品前,就得去车间找到老产品,就把高贵的小手伸一伸,带着工具比划比划,看手能不能伸进去,看能不能用上劲,看看哪一部分空间紧张,试一试这个工作难度大不大,凯时国际综合在线问一问这个尺寸人家好不好加工,能考虑多少就考虑多少。光搁办公室里对着电脑脑补是想不出来的,多跑车间问问反馈,新产品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没有不好装的地方,你知道能不能改,但是你咋知道哪里需要改?人家都走过一遍了,这时候质量,工人,调度就是爹,他们是帮你尝屎的人。